loading
@唐老鸭i
赞赏支持
关注

催眠=睡眠?带你重新了解心理催眠师

@唐老鸭i

未来你许她长情,会不会想起亏欠我的时光。

学习了七年的催眠,接触了不同的催眠方式和形式,相对于大部分人对催眠的了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所以,一直想整理一篇文章来好好解释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催眠,让更多的人可以浅显易懂地了解催眠。

正名一:催眠不是操控人心 

许多电影当中出现催眠的桥段,基本都是被催眠的人,无法自主自己的行为,受控于催眠者,以此让大家误以为催眠可以控制人的心智,所以说到催眠都会心生害怕。

首先,催眠的作用不是在于操控,而是呈现。

催眠可以通过某句话,某个动作,某个物品,或者某种颜色,某种声音,将你带入催眠状态,而在你进入催眠态之前,一定是因为你对这句话、动作、物品或者颜色、声音,产生了关注和信任,这种感觉的产生,不一定与催眠师有关,可能与你过往的记忆或者潜意识的某个需求有关。

也就是,只有当你发生了关注和信任,催眠才会开始发生作用,而操控这一切的,不是从催眠师开始,而是从关注和信任这两扇大门,你都愿意去开启开始。

那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在进入催眠状态之后,行为和情绪不受控制? 这难道不是代表我被你操控了吗?

答案仍然不是催眠师在操控你的行为和情绪。

而是催眠师通过催眠引导,进入潜意识,经由潜意识将你的意识带去某个时空,你通过感受和体验出现在那个时空里的场景,而引发出来相应的行为和情绪。

也就是说,你所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其实是你的潜意识在决定,而潜意识所进入的场景,取决于你内心某个更深的需求。

这也是为何说潜意识才是真正影响我们行为和情绪的根源,而只有当潜意识浮现进入意识被我们自己看见,理解和接受,命运才有可能被改变。

正名二:催眠不等于睡眠 

很多人对催眠的理解,以为是在催眠中进入了睡眠,换句话说,催眠就是让一个人睡着。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催眠就是让人闭上眼睛,进入深度放松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大家都以为是睡着了。

这其实只是催眠的一种形式,闭上眼睛和身体放松,貌似睡着,但其实只是处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开始变得缓慢,潜意识开始打开,也就是你不会像平常一样胡思乱想,你的感知力会更清晰,更敏感,更敏锐,更细腻...

你可以回想一下,曾经在你感觉自己快要睡着前的那一刻,所处空间的事物好像离你越来越遥远,你整个人很安静,很平静,而非常细小的声响你都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你甚至知道自己是醒着的,还没有真正的睡着。

这种状态就是类似催眠态,你并没有真正睡着,你仍是清醒的,而且更安住于当下,感知当下,平常头脑里面各种念头的干扰开始减弱,这个时候的潜意识大门完全的敞开,更加浩瀚和智慧的内心世界才得以被看见。

在那片浩瀚和智慧的世界里,你看待事情的角度,面对与不同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内心更深的想法,都以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式来探索和感知到,这也同样是很多人觉得催眠非常神奇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只使用了3%,还有97%的潜能有待被开发,所以催眠带我们进入的世界才会如此广阔。

所以,催眠不是让你睡着,而是唤醒你的智慧。

正名三:催眠不只是治疗失眠

说到催眠,基本上大家的第一反应,催眠就是治疗失眠的。

这句话没错,但不全面。

治疗失眠只是催眠的其中一种方式而已,但催眠的作用远不止如此。

失眠大致的情况就是,神经比较衰弱,容易惊醒,头脑里面念头不断,一直很兴奋无法产生困意,所以即使身体很疲惫,想要入睡,也因为大脑里不停歇的念头,而没法安睡。

而催眠一个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让身体放松,从而带领头脑的放松,再慢慢通过意识的专注,切断杂乱纷飞的念头,加上一些心理暗示和安装心锚,改变失眠者的习惯,提高入睡品质。

就像为什么睡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身体,数绵羊来让意识专注,都是同一个道理。

但就像前面两点所说,催眠可以涉及的领域和深度,远不止如此。

催眠更多是在帮助我们透过表层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见更深层的心理动机。

当你家小孩写作业不专心,你生气打骂他时。

表层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认为,因为我希望他好好学习,做个认真听话的好孩子。

但更深层的心理动机,可能是因为,在你的小时候,因为作业没写好,被老师和父母惩罚威胁时,你产生恐惧和未被理解后的愤怒。

当孩子以当年与你类似的行为出现时,激活了你对于这个行为当中所压抑的曾经的感受,所以现在,你把这些情绪揉在一起,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成为了帮助你发泄这些未被好好处理和消化的情绪的对象,但其实你内在真正的需求,或许只是父母和老师的理解与包容而已,而不是打骂孩子的宣泄。

如果你看见了这点,就能把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写作业的行为这两点分离开来,明白到孩子不专心写作业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那么严重,是你对于孩子行为所产生的所有想法和感受,被你放大,让你认为很严重,而你的情绪和行为,是与这些想法有关。

真正需要去关注的是这些想法,而不是打骂孩子,因为当想法被正确对待了,打骂孩子的需求也就不需要了。

当你不再以打骂孩子的方式来处理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你才会更加客观的与孩子交流,去听见孩子不专心的背后的心声。

生活的改变由此发生。

原标题:催眠=睡眠?控制人心?从心开始心理催眠师为催眠正名!

2020-12-16
心理
心理
¥30.93
总资产
5132
获点赞
459
关注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支持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发布讨论

网友评论

还没有用户评论

相关链接

写评论
0
0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