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觉我永远不会受伤,就像乞人不需要形象。
你感觉我永远不会受伤,就像乞人不需要形象。
1 ATA
ATA的另一个称呼更有名叫IDE然而IDE这个名字不是接口的名字而是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意思是将电路集成进磁盘驱动器内这样安装比较方便所以SATA也是IDE然而IDE这个叫法真的太普遍了大多数人都用IDE来代指ATA所以很多人也就将错就错了IDE也指传统硬盘的工作模式对应的是AHCIAHCI技术更先进支持热插拔而且速度更快尤其对于固态硬盘而言总之一句话装系统之前进BIOS里把AHCI打开然后再装系统如果装完系统之后还是IDE模式尽量不要改了因为可能会进不去系统但是XP等老系统用户不要用AHCI因为XP不支持
ATA接口是用40针连接器连接的因为是并行接口连接线很宽带状的一个接口可以带两个设备一主一从一般优先从主盘启动比较牢固插拔很吃力而且带状的连接线对于机箱风道是很麻烦的针状的接口也容易损坏尤其是笔记本用的44针ATA接口速度从最初的3.3MB/s到最终的133MB/s并行接口的传输是以字节Byte为单位的因为各种缺点而且并行端口提升速度遭遇瓶颈所以SATA出现了2 SATASATA就是Serial ATA串行的ATA然而区别实在太大的供电不同了很宽的15线供电口然而一般只有4根线是有用的对于笔记本硬盘而言一般只要2根5v供电接口小了好多倍7根连接线还是触点式的速度是1.5/3/6Gbps转换成GB/s需要除以8半双工这样的速度对于机械硬盘而言绰绰有余对于早期的和低端的固态硬盘也是足够的在AHCI模式下支持热插拔(但是不建议因为一般的ATA要尽量减少插拔避免损坏)
3 mSATA是个鸡肋玩意儿就是把SATA变小了可以插在主板上了为小尺寸固态硬盘设计的看上去接口和mini PCI-E极其相似然而实际定义上完全不同然而速度还是6Gbps而且产品价格比较高设计偏小则限制了容量和性能已经被逐渐淘汰
4 SATA-Express为解决SATA带宽只有6Gbps而准备的然而超级鸡肋之前SATA-E使用PCI-E2.0 x2通道也就是双向都是1GB/s8Gbps宣传是10Gbps实际上应该是10GT/s但是PCI-E是特殊的10bit数据里只有8bit是有效的所以要打一些折扣提升了一些然而SATA-E接口非常的宽因为一个SATA-E需要占用2个普通的SATA接口和一个额外的接口所以线的数量异常多有种ATA诈尸了的感觉连接线也比较贵却不带供电而占用了两个SATA接口也就是2个6Gbps和一个额外的接口的结果就是8Gbps根本没有提高多少当然因为是PCI-E的所以支持全双工SATA是半双工但是单向速度还是不够快所以支持这个坑爹玩意儿的设备很少Z87主板只支持1个而支持这个接口的硬盘几乎没有只能说玩脱了现在也有支持PCI-E3.0通道的SATA-E了然并卵没有设备只能靠向下兼容来维持存在感
5 PCI-E既然PCI-E比较好直接用不就完了所以有一些PCI-E接口的SSD像显卡一样插在主板上固定在机箱扩展槽位比如英特尔750的PCI-E版因为是PCI-E的所以有些产品x4通道的支持NVMe所以速度可以非常快当然丧心病狂一些直接加到16通道的PCI-E3.0也是可能的虽然现在不存在但是已经有相关的转接卡在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