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惜也许是爱情的开始。我怜惜你,于是我爱上你。而我更怜惜我自己,于是我离开你。
半年内医保局连续两次发布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
2020 年 2 月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提到经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互联网医院可以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协议后为参保人员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2019 年 8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并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流程和有关指标
理论上支付方的加入会极大促进互联网医疗的渗透和应用看似对互联网医疗行业越来越利好
事实如此么
我与几位从业十年以上的朋友深入交流后最终的观点是
「短期内医保并不会惠及到企业为主的互联网医院对医院为主的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也很有限」
主要原因有 3 点
我国医保改革主要策略是保险制度整合和支付方式改革这两大方向的核心目的是「控费」
保险制度整合通过整合多种医保制度实现精细化运营提高管理效率支付方式改革降低不合理用药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造成的医保资金浪费截止到 2019 年我国实现 95% 以上的医保覆盖率医疗总支出逐渐增加而每年的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大多数情况低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这给整个医保基金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 2011 年开始我国医保的管理制度之一是「总额预付制」
简单来说按照定点机构规模和往年数据确定每年定点机构的总医保预算如果超支则由医保和机构分摊超支部分而机构为了降低成本一定会尽量避免超支
下一年的医保额度跟上一年的使用情况有直接关系所以定点机构为了保持明年还能拿到足够的医保份额会小心控制不多不少「刚刚好」因此也能看出总额预付制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控制总预算的方式
按规则大概率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会共享本身定点医院的预算份额对医院来说是总预算重新分配的问题虽然像左手倒右手但慢病患者可以直接线上续方释放了原来占据的线下资源侧面提高了医院的整体产出从这个角度看医保支付对此类互联网医院是有一定利好的
但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医院本身就没有预算份额依托的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多半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份额分享出来所以医保支付政策对此类互联网医院几乎「零影响」
从 1998 年改革医保制度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属地化管理」方式简单来说各统筹地区自治医保统一管理的难点之一也在于此
虽然「异地就医」制度可缓解部分跨区支付问题但截止到 2018 年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约 1.5 万家仅占全国定点机构总数不到 10%覆盖比例还很小参保地和就医地的医保目录和报销比例不同给医保管理上增加很多负担
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原则上可以线上线下保持一致仅接受已经打通了异地就医省份的患者进行医保支付
而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异地就医问题要解决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假设医保局开放了政策也划定了预算即前两点问题都解决了互联网本身打破地区限制目前结算规则及平台并不能支持如此离散的异地行为
假设某杭州用户选择在银川注册的一家互联网医院就诊如果要实现医保支付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企业为主的互联网医院在杭州和银川同时拥有互联网医院资质且与医保经办部门签订协议
而要解决全国范围内的跨地区支付就需要在全国所有省份都开通互联网医院的医保支付再加上统筹层次细化到地级市县(区)等这个实现成本相对于可能产生的收益显然不划算
综上医保资金紧张总额预付制属地化管理是医保支付难在互联网医疗(主要是企业为主)中落地的三个主要原因
最后
我依然很看好企业为主的互联网医疗
医保作为支付方除了提供支付能力还会随之有非常多的管理限制捆绑对企业来说未必是好事
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医院应该开阔思路不要盯着医保也不要去抢原线下市场里最肥美的蛋糕把目光放在原有医疗市场忽略或暂无法解决的需求上才有可能趟出一条路如之前文章提到的垂直医疗领域消费医疗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