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着插曲的悲伤,寂寞要怎么散去。
播放着插曲的悲伤,寂寞要怎么散去。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推广过程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由于不同方言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因此存在“区域文化岛”的现象,这些“区域文化岛”保留了不同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民间智慧的精华,但是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补,因此,需要有一种共同语来消除“区域文化岛”,将中国广……阅读全文 >>
难点音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气带不颤动,舌尖翘起来顶住硬腭,堵住气流通道,然后舌头在原来的地方往前慢慢一移,路出一道窄缝,气流从这道窄缝中挤出来。ch送气,当舌头离开硬腭时,有显著气流跟随着。sh舌尖后清擦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舌尖向前硬腭翘起时,不和硬腭接紧,留着一条……阅读全文 >>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阅读全文 >>
1985年补定1982—1985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字音变化在1985版里面有很多,例如,让“细胞”的“胞”字不再读[pāo],而是改为读[bāo]之外,比较常见的还有“歼灭”的“歼”字,从那以后也不再读[qiān],而是改为读[jiān]。不过这一改……阅读全文 >>
难点音an(uan)发a(舌面前、低、不圆唇)后,抬高舌位前伸,舌尖顶住上牙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一定注意把舌头放在上牙龈的位置不要松动和后缩。比较n作声母时,舌尖和上齿龈马上就分开。ini→抬高舌位,舌尖抵住上齿龈不要松动。n→inene→~→enang先发a→舌根……阅读全文 >>
来源: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阅读全文 >>
元元代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元代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汉语为域内共通语的标准,称为天下通语。元朝汉语语音的标准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汴洛音[16],可以由元初周德清所编《中原音韵》得到了许多验证。元代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著名的杂剧作家……阅读全文 >>
民国:1920年,由于《国音字典》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英文科主任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做根本的改造,不认同国音,主张以北平音为国音标准。1921年,中华国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阅读全文 >>
宣传周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无。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阅读全文 >>
共和国: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东四省之一的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