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我心中愁,给我一段小温柔。
谁能解我心中愁,给我一段小温柔。
佛珠的梵文原语有几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
佛珠如同佛教一样来自印度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佛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佛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而佛教是公元前500多年才产生的)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佛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佛珠中国有关佛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佛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戴 而佛经记戴佛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佛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佛珠的包括: 「木槵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佛珠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佛珠中,数目较多的是18粒(加上主珠是19粒)和108粒(加上主珠是109粒)。18代表着十八不共法,这是佛的十八中特有的功德,是其他圣贤所不具备,所以说是不共的;18也代表着十八界:内六根界,外六尘界,加上六识界,共十八界,十八界包含的宇宙中所有现象。108代表着百八烦恼,也就……阅读全文 >>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在中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阅读全文 >>
佛珠一般由108颗念珠组成,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称为:隔珠或数取。一般来说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数量可以采用1到3颗不等,并且不计算在108颗之内。54颗的佛珠要在第27颗前加隔珠,27颗、18颗的佛珠则要在每9颗加一粒隔珠。母珠,俗……阅读全文 >>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告大众言: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阅读全文 >>
虽然佛珠日益扩大为一种佩饰的作用,也就是成为人们一种时尚的饰品,但佛珠本来不是这个功能,而是拔珠计数、念佛掇心的作用。佛教认为:人之所以有各种不如意事,甚至灾祸性的事,都是以前身、口、意没有管好,所谓身口意犯了恶业,比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醉酒。这些不好的因,导致以后有不好的……阅读全文 >>
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大多数人选择佩戴佛珠手链。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阅读全文 >>
1.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2.……阅读全文 >>
1、佩戴佛珠手链时不要同时佩戴其它的金属首饰,以免碰撞变形。2、要避免阳光暴晒和接触高温,手串的底子料依旧还是木头,木头在暴晒下会失去水分而开裂,从而影响品相。3、只要平常佩戴就好,如果是经常去盘玩手串,那么就会加快包浆的形成,不利于香味的散发。4、佛珠手链因佩带而沾灰,可以用软……阅读全文 >>
1、选料2、烘干木料3、将木料切成方形4、按纹路进行打孔5、磨圆(初磨)6、手工打磨(精磨)7、串好成品。8、结束语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如《释氏要览》卷中“道具篇”引《中阿含经》云:“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28]可是随着年湮代远、律制久芜……阅读全文 >>
包浆就是“光泽”佛珠包浆就是,让佛珠有光泽。佛珠刚制作出来的时候看不出陈旧感和光泽感,这就需要用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让佛珠更精光深邃,或者其它物件,比如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阅读全文 >>